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信報 2009-07-08

天星存亡之秋 羅維明

(按圖放大原版)

世界依我設計發展。我希望尖沙咀鐘樓旁邊放幾卡舊火車鋪一段鐵軌,阿拉丁神燈一樣,願望竟然成真。未來尖沙咀廣場設計招標,指定元素便是擺放文物火車。

但世界沒有依我設計發展。我原先希望火車放在水池那邊,鐵軌就可以伸到星光大道,讓我們沿鐵軌散步,走走走,望得見星光前途。但政府卻隆重其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大興土木,拆走巴士站,建造大廣場,把火車放上面。

沒有了巴士站,「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大家擔心的是:天星小輪還能生存?

來往中環尖沙咀,到大會堂 IFC 文化中心海港城,天星小輪真方便,即使中環碼頭愈搬愈遠,但天橋走走,海灣閒遊,還是比塞在地鐵車廂,和陌生人咀對咀、臉貼臉、胸頂胸,然後上上落落,左穿右插,走那段最愚蠢的行人隧道要寫意。

即使中環到尖東,坐一程船過海,再轉搭5號或者5C 巴士,心情都愉快過要在紅隧塞車。

而其實有時到彌敦道沿路有地鐵行走的一帶,不趕時間,我都情願搭巴士。

今日的巴士服務真是有史以來最好。生活過低度發展年代,嘗盡巴士飛站的苦楚、領教過售票員的囂張、剪票鉗的威脅、沒有冷氣的煎熬,今日的巴士,在地鐵競爭、小巴挑戰、的士窺伺下,真是笑臉近人。冷氣座、飛機位、寬景窗,在非繁忙時間還變身觀光車,聖誕老人一樣,帶你走過各區大街小巷,見盡城市風光。我到外地最喜歡坐人家巴士穿街過巷,用最平宜簡便方法深入異地民生。香港旅遊發展局應該好好向海外推廣一下本地巴士路線旅遊。

當然,趕時間的話,自然會搭地鐵,說到底,長路漫漫,路況難測,地鐵還是可靠點。所以最初以為尖沙咀巴士總站等車的人龍,多半要去東南九龍。沙中線還沒動工,巴士是唯一選擇。不過給「世界交通之友」指點,原來排隊的,不少都去彌敦道一帶,甚至遠到美孚,因為平宜。

由中環去美孚,搭船轉巴士是2元3角加4元4角,搭地鐵就要11元2角。一個月來回就節省了270元。270元對閣下來講濕濕碎,不過我每日經過半山行人天橋地鐵優惠機,都見到不少人拍打八達通只為領取兩文搭地鐵優惠。午飯時份還經常排長龍。許多人不辭勞苦從山下走上來(幸好有電梯),手上拿?一疊八達通,給一團人增值。而個個身光頸靚,衣?都白領小資。

歡樂人生原來不少民間疾苦。

所以預計將來沙中線通車,許多人還是會一如既往,搭船轉車。但尖沙咀碼頭巴士站拆遷後,就沒這個方便。未來巴士總站搬到尖東火車站,據說會讓來回巴士兜個圈,在文化中心上落客,但車道狹窄,來回交通量倍增,車流肯定緩慢。巴士在總站開出時上滿客,文化中心的長龍又怎解決?搭船轉車不再方便,天星小輪肯定受影響。天星自己統計,每日有六成客由巴士轉船,將來車站搬遠了,轉乘客會減少8至11%。中環碼頭搬遠了,客流早已少了18%,將來灣仔碼頭也要搬,人數減減減,經營愈來愈困難,維多利亞港會有一日見不到天星小輪,想想都幾 : < 。

地鐵港島線落成都影響電車營運,但幸好地鐵車站設計不便,兜轉兜轉樓梯、冗長冗長走道,每次搭車像落十八層地獄,短途客自然寧願搭叮叮,於是電車還可以繼續逍遙,天星小輪就沒有這個優勢,上了岸原來兩頭不到岸,搭船還是不搭船,大眾就哈姆雷特了。

維多利亞港不能沒有天星小輪。欖核形船體,白雲綠水船身,是本土經典優雅設計,我們文明傳統 icon,又怎能從海上消失。天星小輪而且不只是交通工具,還是香港繁囂生活的心靈之旅。短短十分鐘,在上班之際,趕路之間,讓大家天際白雲一樣在綠水碧波蕩漾。當船慢慢駛過維多利亞港,海風輕吹,波浪輕搖,每個人都會放緩呼吸,舒坦心情,煩囂盡散,心境擴張,寧靜致遠,情懷坦蕩。漫長人生奔波,不過就追求這種悠閒享受。將來天星停航,平民百姓沒錢租遊艇出海享受海景的,就只好搭離島渡輪,去遠一點的地方追雲逐浪,但搭一程船起碼半個鐘,來回要半日時間,就要等放假或者請假,又怎及得上天星方便,每日可以隨意搭幾程。

政府建廣場,給都市增添假日歡樂,但拆遷巴士站,卻為大眾製造日常不便,真要計計數,問你:「得失有幾多……」。

如果一意孤行要拆遷巴士站,請記得在文物火車旁邊留一塊空地,因為將來可能要覓地擺放天星小輪遺骸,供後人憑弔。

(上次更新: 2009-07-08)

Facebook 群組
Facebook Group
本組訊息及立場
Our message & Statement
關於尖沙咀碼頭的歷史
History of TST Bus Terminal
活動記錄及新聞稿
Our Action and Press Room
常問問題
FAQ
相關剪報,文件及網誌
Related News cutting, docuements and Blog
多媒體檔案與下載區
Video and Download Area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網站連結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