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記錄
Activity Records
新聞稿
2011-05-31 就有關天星小輪建議復修及活化尖沙咀碼頭的聲明
就2011年5月31日天星小輪向海濱事務委員會提出復修及活化尖沙咀碼頭的建議,尖碼之聲現根據天星小輪向海濱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等資料,有以下回應:
1) 天星小輪及維港是香港寶貴的文化資產,任何有助保留航線繼續營運的建議,我們都持開放態度。
2) 此復修及活化方案無可避免影響有53年歷史的尖沙咀碼碼頭建築物本身,但碼頭在復修後,功能本質未有改變,與政府遷拆碼頭對出的巴士總站去建露天廣場計劃相比,天星小輪的計劃不但沒有剝奪市民乘搭公共交通的權利。此方案更讓市民及遊客真正可享用維港美景,因為無論尖沙咀碼頭擴建與否,巴士總站的位置因碼頭阻擋,都是不可以看到維港的。天星小輪的計劃無疑比政府拆巴士總站去建廣場,更有前瞻性及吸引力。
3) 任何發展,都必須根據可持續發展原則,包括環境要素(Environmental aspect)、社會要素(Social
aspect)及經濟要素(Economic aspect)。
4) 環境方面,我們認為外觀必須保留原有設計的風貌,避免對原有設計帶出的文化理念受到影響。天星小輪必須作出環境評估,並提供適切措施確保文物不受損害,將對市民影響減至最低。
5) 經濟方面,天星小輪及維港是香港寶貴的文化資產,任何有助保留航線繼續營運的建議,我們都持開放態度。因此我們不反對天星小輪以租金收入補貼渡輪服務的虧損,但希望有關商店及食肆服務的收費必須維持一般公眾能負擔的合理水平,而不應出現如活化「和昌大押」的後出現的超高檔食肆。
6) 社會方面,我們也關注一旦此計劃落實,所需的改建期為多久,而期間對附近環境(如碼頭通道上的報販及雪榚小販、曾灶財墨寶、附近五支旗桿下的公共空間,以至附近覓食的鴿子)的影響,以及會否需要佔用部分巴士總站空間作地盤,影響巴士總站的運作。
7) 我們也關注日後碼頭上蓋的公共空間管理權,並不希望過度規管。而且天星必須保證,市民不需要使用餐飲服務或經過餐廳就能使用上蓋的公共空間。
8) 另外,針對近年政府提倡綠色出行,更多市民帶同單車乘坐渡輪,而我們也關注到有團體爭取港島北岸興建單車徑。我們希望在是次活化計劃可考慮加入單車友善設施,包括單車通道及檢討每船運載單車數目,因為小輪是現時唯一合法的單車橫渡維港公共交通工具。
9) 我們要求天星小輪及有關當局應公開更多資料,並向市民進行大規模諮詢,提供不同方案(如不復修而加船費)的方案,讓市民做到真正的公眾參與(Public
Engagement),共創真正的公民社會。
尖碼之聲
2011-05-31
「尖碼之聲」網址: http://www.ourbusterminal.org/
聯絡電郵: hkstarbus@gmail.com
(Last Update 上次更新: 2011-0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