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記錄 Activity Records


「尖碼之聲」就運輸及房屋局和鄭汝樺女士在9月3 日的回覆
發表聲明(2009-09-05修定版)

事件背景:
現任運輸及房屋局邀請局長鄭汝樺女士在2005年時任旅遊事務專員,在一次立法會會議上回應議員質詢時,她發表了「因為佢地上到去果個平台花園(尖東麼地道巴士總站上蓋)呢,可以好舒服咁,由果度一路由海傍行到去天星小輪(碼頭),是一個好?去法」的言論。
(可參網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9IT6Gd7g6Q 有關的亞視新聞片段)

「尖碼之聲」早在今年7月26日發表信件,對鄭局長的言論作出嚴厲批評,並且邀請鄭局長聯同運輸及房屋局和旅遊事務署與我們在晴空烈日下一同實地試行一次,作為對自己言論負責的行動,和親身體驗遷拆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對公眾的影響。信件在8月7日以雙掛號方式寄至運輸及房屋局,我們也收到郵政署的回條,證明當局在8月10日收到有關信件。


*********************************************************************

本會代表在8月28日下午根據政府電話簿的號碼,致電運輸及房屋局欲聯絡鄭局長,但接電話的職員表示鄭局長不在辦公室,於是我們的代表留下了電話號碼並要求鄭局長以電話回覆。可是直至9月2日仍沒有收到運輸及房屋局尋和/或鄭局長任何回應,於是決定9月3日前往運輸及房屋局辦公室外要求鄭局長親自接見,及對遷拆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計劃和「好舒服」言論作出交代,和安排實地試行的日期。

本會三位代表於昨天 (9月3日) 早上午十時到達美利大廈 (即運輸及房屋局辦事處所在地)地下大門,要求與鄭汝樺女士會面,要求鄭局長親自回覆本會先前的信函。期間沒有採取任何行動而只在入口外通道靜坐或與來訪傳媒交流。而警方代表也不斷向我們進行了解,我們已清楚表明不會有任何行動。警方代表並充當「中間人」與運輸及房屋局 / 鄭局長和我們進行斡旋。我們則透過警方代表表明,必須鄭局長親自接見和作出回應。

直至近中午十二時,鄭局長透過警方表示,堅持不會親自接見,並表示只肯派出職員代表向我們送交回覆信件。我們經過考慮後,無奈地接受當局的安排。而運輸及房屋局職員隨後將一封以運輸及房屋局名義的回信及一封鄭局長親筆手寫的回應信交予本會代表。信件的原件影像如後頁。

就上述的兩封回覆信件,「尖碼之聲」作出以下幾點回應:

1. 鄭局長沒有在回信中予以正式回應接受或拒絕我們的試行邀請,我們對此表示十分失望。並批評她沒有勇氣為自己的言論承擔責任和面對市民;

2. 鄭局長在回信中「澄清」當日之言論,「是針對旅遊人士而說的」。但是翻查當日的新聞報導片段,當時陳鑑林議員向鄭女士提出質詢時說:「本地 (巴士) 乘客去到尖沙咀站,多數都係要搭小輪,咁依家?到呢度 (指尖東麼地道巴士總站) 落車,咁就死梗啦,佢?行又唔係,唔行又唔係,咁叫佢?點辦?」陳議員的提問好明顯的是關於市民的,足以證明局方的「澄清」根本就係歪曲事實,或是鄭女士向議員的回應就是沒有對題!再者,遷拆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做成的不便,本地市民和遊客是有分別嗎?

3. 運輸及房屋局的回信中表示當日鄭局長的言論是從遊客觀點出發,指出已考慮市民的日常交通需要。並指出計劃中設在文化中心外的巴士中途站都能發揮作用,市民從碼頭無需長途跋涉才能轉乘巴士。可是按照政府的計劃,包括已遷至尖東站的5號線在內的16條巴士線,將只有7條途經該分站。當局不斷只強調 「會設有分站」 和 「有穿梭巴士」而沒提及使用新分站的巴士路線數目,和「穿梭巴士」的安排的合法性,根本只是在淡化遷拆總站的問題和混淆視聽,意圖製造一個「只不過是某些人士或團體『好事多為』」的假象,陷「尖碼之聲」於不義。我們對此表示嚴重不滿,強烈抗議當局顛倒是非、製造虛假現象。

4. 運輸及房屋局在回信中,依舊迴避發展露天廣場如何與旅遊業發展作出配合的問題,與及仍舊以遷拆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是必須作為前設立場作出回應。我們對此表示極度憤怒和不可接受。
近九十年歷史的巴士總站為何一定要拆? 真的必要發展露天廣場嗎? 露天廣場如何能有助發展旅遊業? 維持現有的巴士總站和巴士服務無助發展旅遊業嗎?政府一直沒有對這些問題作出清楚、充分而合理的解釋;而且,有統計調查發現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每日有高達四萬多人次使用,可是政府一直進行的所謂「諮詢」就偏偏將使用巴士總站的人拒諸於千里之外;這算是諮詢嗎?
但是我們不斷透過傳媒、互聯網,指出露天廣場無助旅遊業發展的理據;拍攝到有外籍遊客旅行團在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欣賞雙層巴士和乘搭巴士前往下一個景點的短片;收集到逾11,000 個市民反對遷拆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的意見。這些充分證明,巴士總站就是可以保留,繼續予市民方便,繼續服務和吸引遊客,根本就無須勞民傷財的興建一個沒有必要興建、和沒有意義、又不能欣賞到維港的「露天廣場」

5. 運輸及房屋局在回信中指出遷拆巴士總站就要為配合露天廣場計劃,並不斷強調露天廣場就是為配合旅遊業發展。為何一個負責本土市民運輸事務的政府部門,會不斷強調旅遊事業的理據呢? 這是運輸及房屋局的職能嗎? 還是遷拆巴士總站和發展露天廣場,就是得不到市民的支持,於是就以發展旅遊業來自圓其說吧! 或者,這也解釋到為何「諮詢」就是把市民拒諸門外了。

6. 「尖碼之聲」認為有關之回信反映鄭局長和運輸及房屋局根本沒有以市民的角度考慮遷拆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和發展露天廣場的計劃。而且,我們今天是代表超過一萬一千名透過我們發出「反對遷拆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的聲音的市民,而「巴士迷」 也是使用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的市民。我們多謝鄭局長 / 運輸及房屋局在看到9月3日有報章披露我們的行動後的關注,但敬希鄭局長切記,我們從民間收集到超過一萬一千個反對遷拆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的意見!

最後,「尖碼之聲」對今天運輸及房屋局以和鄭汝樺局長的行動表示十分失望和極度憤慨。我們重申要求保留尖沙咀碼頭公共交通交匯處的立場,並正研究下一步行動。與此同時,我們提醒當局,就是出現反對意見,所以切勿進行任何有關憲報編號 GN3466 of 2009 梳士巴利道與廣東道交界建造迴旋處工程或有關程序

尖碼之聲

2009年9月4日 (2009年9月5日修定版)

聯絡電郵: hkstarbus@gmail.com

附件: 運輸及房屋局及鄭汝樺之回信(共三頁)

 

 

(Last Update 上次更新: 2009年9月5日)

Facebook 群組
Facebook Group
本組訊息及立場
Our message & Statement
關於尖沙咀碼頭的歷史
History of TST Bus Terminal
活動記錄及新聞稿
Our Action and Press Room
常問問題
FAQ
相關剪報,文件及網誌
Related News cutting, docuements and Blog
多媒體檔案與下載區
Video and Download Area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網站連結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