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活動記錄 2009.07.24 要求古物古蹟辦事處為 「尖碼之聲」於今日正式向古物古蹟辦事處提交文件,要求處方為有一百二十年歷史、每日數萬人使用的尖沙咀碼頭公共交通交匯處,立即進行詳細歷史研究及評級。 古物古蹟辦事處(AMO)現正就1444座歷史建築進行擬議評級諮詢,諮詢期直至今年7月31日。我們發現評估結果(註1)中沒有交匯處的蹤影,其他同是二十年代建成的消房局宿舍、抽水站、濾水廠都獲得了一或二級的評級,但1921年啟用,作為整個公共交通交匯處重要一員的巴士總站卻面對被夷平的命運,實在十分可笑。就連於1960年落成的中環大會堂,也因為社會性意義而建議評一級,與大會堂一水之隔的交通交匯處的歷史價值,肯定不下於此。 7月22日我們收到特首授權旅遊事務專員回覆,除指巴士總站沒有納入古蹟辦最近公佈的歷史建築物名單外,亦指 「巴士總站建築物多年來曾有大規模改動,以致其文物價值降低」云云。 觀乎古蹟辦在中環天星碼頭、景賢里等事例中的表現,他們於最新評級中有所遺漏,本來已是見怪不怪。不過,在今次古蹟辦諮詢文件(註2)中的「擬議歷史主題」第3.1.3,正正包括有『建立殖民管治 - 公共基建和運輸』的主題。作為見證百年九龍發展的重要交通樞紐,此交匯處自然是殖民時期不可忽視的重要基建,它的代表性意義,甚至已超越單一建築物。在這一大主題下此交匯處仍然落選,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根據國際間廣泛認同的文物保育指引《布拉憲章》(Burra Charter),古蹟保育工作不應狹窄地只用建築物作評核單位,而要函蓋更廣闊的「地方」(place)觀念。「地方」可以是一片空地、一個場景、一個配套。只要一個地方擁有「文化要義」(cultural significance) - 能反映社會的多樣性、能反映一段形成我們身份和我們城市景觀的歷史 - 該地便需要受到保護。這個準則,就連古物古蹟辦事處也宣稱會尊重和採用。 可惜古蹟辦言行卻一直與國際保育準則背道而馳,不單沒有按《布拉憲章》指引,整體性地評估巴士總站和天星碼頭之間的配套關係,亦沒有認真研究交匯處的歷史背景。古蹟辦自然也不清楚巴士總站的改動過程,正正是反映香港人身份、香港城市面貌變遷和公共交通發展史的一頁寫照。 自1888年天星的前身「九龍渡海小輪公司」開始提供定期渡海航班,尖沙咀碼頭及人力車站便成為九龍區的重要交通樞紐。 1910年代尾,青山公路及大埔公路落成,組成了九龍及新界首個環迴公路系統。兩條公路沿途里程碑上標示著的英里距離,就是由尖沙咀碼頭公共交通交匯處起計。到今天我們仍然使用的「青山公路XX咪」稱呼,便是這個出處。隨著環迴公路落成,九龍第一條巴士線便首先在1921年從這交匯處開辦,人力車總站因此也改建成巴士總站。這個改動本身除了證明尖沙咀是九龍最早發展的地方,也反映了我們早期城市面貌的改變過程。 1949年國內政局動盪,大量移民湧入本港。不斷增加的乘客,令單層巴士不敷應用,於是九龍第一條雙層巴士線亦在同年首先在這裡開辦,為迎接新的雙層巴士,不單交匯處作了的第二次改動,沿線的招牌、路牌也大幅改動以容許雙層巴士通行。這次改動反映了香港人身份的中國背景,也記錄了香港街道面貌轉變的一個轉捩點。 交匯處的改動鞏固了雙層巴士和天星小輪的合作,確保了天星的實用價值,使得天星在各種過海交通發達的今天,仍能與城市發展步伐一致。巴士總站支撐天星小輪健康運作,使之沒有淪為山頂纜車一般,只有旅客乘搭的昂貴觀光設施。全靠這些改動,才能成就到天星小輪的國際地位,才能令雙層巴士出現在尖沙咀鐘樓前面的景像,成為一幅中外知名的香港風貌。 交匯處外貌雖然改變,但意義、用途和地點不變:交匯處百年來用途的連貫性、天星和巴士緊密合作的整存性、照顧每日數萬市民的日常交通所需的社會性、見證香港百年發展的歷史性,又豈是一個從天而降的廣場和一節鵲巢鳩佔的舊火車卡,所足以取代? 如果我們都認同天星小輪對香港人的獨特文化意義,自然會認同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作為天星配套之一,共同組成了一個「文化要義地點」(place of cultural significance),需要受到保護。《布拉憲章》主張對「文化要義地點」作整體性看待,並採取謹慎的處理,任何更新和改動工程,都必須在待文化價值獲充分研究及掌握後,才可制定相應的保育計劃和策略。旅遊事務署的新廣場計劃,無視歷史連貫性和整存性,對本土文化的理解錯誤連連,古蹟辦坐視不理,應該負上最大責任。 今年初,本會就尖沙咀碼頭公共交通交匯處進行了一連串歷史研究,將結果輯錄成研究報告送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報告得到組織肯定,並於今年4月份獲邀出席越南第十二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學及保育論壇」發表。有見古蹟辦對交匯處欠缺認識,特此呈上該份報告以供參考,希望古蹟辦紏正錯誤,為交匯處的歷史意義作出詳實的評估,公正的評級。
2009-7-24
(註1)
http://www.amo.gov.hk/form/AAB-SM-E.pdf 參考文章: 明報
2009-07-14 劉進圖 : 遷拆衝動 --- 反對遷拆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Facebook群組以及尖碼之聲乃由一群關注尖沙咀碼頭公共交交匯處發展計畫的市民發起。 本組的網址為 http://www.ourbusterminal.org/ (上次更新: 2009-07-27) |
|
Facebook
群組 Facebook Group |
|
本組訊息及立場
Our message & Statement |
|
關於尖沙咀碼頭的歷史 History of TST Bus Terminal |
|
活動記錄及新聞稿
Our Action and Press Room |
|
常問問題
FAQ |
|
相關剪報,文件及網誌
Related News cutting, docuements and Blog |
|
多媒體檔案與下載區 Video and Download Area |
|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
|
網站連結
Links |
|